一种低线胀系数的新型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基本信息

申请号 CN201310528491.2 申请日 -
公开(公告)号 CN103524767B 公开(公告)日 2016-07-06
申请公布号 CN103524767B 申请公布日 2016-07-06
分类号 C08J5/18(2006.01)I;C08L79/08(2006.01)I;C08G73/10(2006.01)I;C08K9/06(2006.01)I;C08K9/04(2006.01)I;C08K7/10(2006.01)I;C08K7/08(2006.01)I;C08K7/06(2006.01)I;C08K3/36(2006.01)I;C08K3/22(2006.01)I;C08K3/24(2006.01)I 分类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发明人 李晓敏;袁萍;黄渝鸿;李旺;曹君;袁彬彬;杨帆;陈凤;阳龑;黄小诚;李涛;韩青霞 申请(专利权)人 宏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曹晋玲;刘雪莲
地址 638000 四川省广安市经济开发区新桥园区
法律状态 -

摘要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线胀系数聚酰亚胺薄膜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1)通过分步缩合共聚技术或共混复合技术制得同时含有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刚柔各异的两种或多种聚酰胺酸胶液;(2)将经表面有机化改性的超细无机晶须(如氧化锌晶须、碳化硅晶须、钨酸锆晶须)和/或纳米粒子材料,借助高能量密度超声波的粉碎和空化作用,实现上述功能填料同本发明所述多元聚酰胺酸形成原位微纳复合;(3)上述复合胶液经过滤、真空脱泡、挤出流延成膜、化学亚胺化或热亚胺化、红外完全亚胺化、高温热定型处理、电晕处理、卷取工序,生产出厚度为(7.5~125)μm、线胀系数为5~18ppm/℃,且具有优良物理机械性能的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