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再生方法、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2210312912.7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申请公布号 | CN114671424A | 申请公布日 | 2022-06-28 |
分类号 | C01B25/45(2006.01)I;C01G45/12(2006.01)I;C01G51/00(2006.01)I;C01G53/00(2006.01)I;H01M4/58(2010.01)I;H01M10/0525(2010.01)I;H01M10/54(2006.01)I | 分类 | 无机化学; |
发明人 | 李超;黄宏坤;赵悠曼;丁俊华;苏俐娇;王涛;陈砚;胡梦兰;周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代理机构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 |
地址 | 523808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大学路1号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再生方法、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该再生方法通过将正极粉体材料加入至碱液中加热后,正极粉体材料中六氟磷酸锂、氟化锂在碱液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锂;然后在碘化氢的作用下,混合粉体中的碳酸锂进一步转化为碘化锂;再加入正极材料对应的前驱体以及还原剂,复合浆料中碘化锂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转变为碘单质并发生升华,而加入的正极材料对应的前驱体与锂反应生成对应的正极材料,最终得到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或镍钴锰酸锂。该方法极大的减少电池回收过程中的锂盐分离问题,通过一体化补锂充分利用锂资源,既减少的电池回收流程,降低电池材料成本,提高回收材料的纯度,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