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2011459901.9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0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申请公布号 | CN112480025A | 申请公布日 | 2021-03-12 |
分类号 | A61P35/00(2006.01)I;C07D277/66(2006.01)I;A61P11/00(2006.01)I;C07D263/57(2006.01)I;C09K11/06(2006.01)I;C07F5/02(2006.01)I;G01N21/64(2006.01)I;A61P29/00(2006.01)I;A61P1/16(2006.01)I | 分类 | 有机化学〔2〕; |
发明人 | 闫新豪;吴鹏;张弛;李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代理机构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龚世妍 |
地址 | 723000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316国道西侧81号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通式I所示,将2‑羟基‑1‑萘甲醛和2‑氨基苯硫酚(或2‑氨基苯酚)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席夫碱结构中间体;经重结晶提纯操作得到该中间体,再与氧化剂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化合物。进一步对化合物进行修饰得到一系列功能化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合成,后处理操作方便,收率高,加热反应缩短反应时间。所得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效应。萘环上羟基氢原子与邻位苯并噻唑环上的氮原子之间存在分子内弱作用力氢键,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效应,表现出较大斯托克位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