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堆坑注水后RPV的结构完整性分析方法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2011463714.8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0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申请公布号 | CN112560360A | 申请公布日 | 2021-03-26 |
分类号 | G06F119/14(2020.01)N;G06F113/08(2020.01)N;G06F119/08(2020.01)N;G06F30/28(2020.01)I;G06F30/13(2020.01)I | 分类 | 计算;推算;计数; |
发明人 | 张越;陆雨洲;张会勇;贠相羽;张雷;徐俊英;张煜晨;张诗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 |
代理机构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艳美;刘光明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西深圳科技大厦15层(1502-1504、1506)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堆坑注水后RPV的结构完整性分析方法,包括:(1)建立包括RPV内部熔池、RPV固壁和RPV外部堆坑冷却水的瞬态CFD烧蚀传热计算模型;(2)使用CFD动态网格技术进行二次开发计算获得不同时刻的RPV固壁的烧蚀和温度场分布情况;(3)根据CFD耦合烧蚀传热计算获得的RPV烧蚀温度场情况和堆坑流道内的气液两相流分布情况,判断RPV固壁是否会被熔穿;(4)若不被熔穿,则提取CFD计算获得的RPV剩余壁厚和温度场,校核RPV固壁最小剩余壁厚能否满足静力学承载要求;(5)若可以满足静力学承载要求,则继续使用RPV剩余固壁和温度场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FEM),判断剩余固壁能否在RPV内融池重量、RPV自重、内压等作用下,不发生蠕变失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