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0910235950.1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4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申请公布号 | CN102054960A | 申请公布日 | 2011-05-11 |
分类号 | H01M4/13(2010.01)I;H01M4/133(2010.01)I;H01M4/134(2010.01)I;H01M4/38(2006.01)I;H01M4/139(2010.01)I;H01M4/1393(2010.01)I;H01M4/1395(2010.01)I;H01M10/052(2010.01)I;H01M10/0525(2010.01)I | 分类 | 基本电气元件; |
发明人 | 高建明;丁晓夏;单东杰;梁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代理机构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北京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高原街甲2号文博大厦12层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板以及该负极板的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负极板由铜箔和通过催化裂解碳氢气体而被气相沉积生长在铜箔上的负极活性物质构成,且合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原料选自锡的氯化盐、可溶于水的金属铁盐、钼酸铵和纳米三氧化二铝,所述碳氢气体为乙烯。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容量可达到2000mAh/g以上,循环寿命可达到2007次,与采用涂覆工艺形成的负极板相比有显著提高。本发明通过催化裂解碳氢气体及气相沉积工艺将合成的负极活性物质直接生长在铜箔上,减少了工艺环节,消除了有害溶剂排放的污染,实现在明显降低负极活性材料用量的同时提高电池的性能指标,降低了生产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