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灭活疫苗的方法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1410474006.2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9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申请公布号 | CN104189899B | 申请公布日 | 2016-04-27 |
分类号 | A61K39/205(2006.01)I;A61P31/14(2006.01)I;C12N7/00(2006.01)I;C12R1/93(2006.01)N | 分类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
发明人 | 柳纪省;李宝玉;杨彬;李学瑞;兰喜;殷相平;李志勇;张韵;方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威特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代理机构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琪 |
地址 |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279号科技园综合楼6层601室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一种制备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灭活疫苗的方法,研磨、过滤和浸毒处理发病但未死亡的稚鱼胰腺和肝脏,接种虹鳟鱼性腺细胞,在14℃条件下盲传,盲传至第十代时五天,收集细胞毒液;接种大鳞大马哈鱼胚胎细胞,从14℃开始传代,每传五代培养温度升高1℃,直至培养温度升高至20℃;用鲤鱼上皮瘤细胞在20℃条件下继续传代,传至第十二代,得到高滴度的病毒液,经灭活后制成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灭活疫苗。该制备方法利用RTG-2、CHSE-214和EPC细胞在特定的环境温度下交替培养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获得高滴度IHNV抗原,生产灭活疫苗;解决了单一细胞无法获得高滴度IHNV抗原的技术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