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品质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原位修复养殖方法

基本信息

申请号 CN201811013378.X 申请日 -
公开(公告)号 CN109076995A 公开(公告)日 2018-12-25
申请公布号 CN109076995A 申请公布日 2018-12-25
分类号 A01K61/59(2017.01)I; A23K50/80(2016.01)I; A23K10/30(2016.01)I; A23K10/37(2016.01)I; A23K10/35(2016.01)I; A23K10/22(2016.01)I; A01G33/00(2006.01)I 分类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发明人 徐跑; 徐钢春; 庄红根; 唐永凯; 戴飞; 聂志娟; 沈董杰; 李全杰; 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优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苏州优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08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9号
法律状态 -

摘要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清整消毒;早春2~3月栽种水草,所述水草种植采用“2+2”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以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为主,苦草、轮叶黑藻为辅;投放蟹苗种;池塘水温达到10℃以上时开始投喂饲料;5月~6月向池塘中投放翘嘴鳜和抱卵青虾;清明前,开始向池塘投放螺蛳;日常管理,观察水质变化,并对水质进行调节,检修设施并适时驱除敌害等步骤。本发明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放养规格决定了养殖的产量和成蟹的规格:本发明亩放800只扣蟹,收获约600只成蟹,亩产值3万元的“863”模式培养大规格、高品质的品牌蟹,是值得复制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