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铆合结构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0520119513.0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28499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6-12-20 |
申请公布号 | CN2849968Y | 申请公布日 | 2006-12-20 |
分类号 | H01L23/495(2006.01);H01L23/367(2006.01) | 分类 | 基本电气元件; |
发明人 | 陈仲贤;朱敦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永红集团有限公司 |
代理机构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厦门永红电子有限公司;厦门永红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七星路80-82号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铆合结构,散热板和引线分别由两块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散热板上具有放置芯片的位置,散热板和引线叠置在一起,所有引线与芯片连接的一端均匀分布在芯片节点附近,且其中一个引线铆合在散热板上。此结构缩短了连接金丝的长度,不仅降低了集成电路的生产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集成电路的稳定性。采用了该新型框架,适用范围广,所生产的集成电路的散热性能好,适应功率大,可靠性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