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2110423855.5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申请公布号 | CN113186462B | 申请公布日 | 2022-03-08 |
分类号 | C22C38/02(2006.01)I;C22C38/04(2006.01)I;C22C38/44(2006.01)I;C22C38/46(2006.01)I;C22C38/48(2006.01)I;C22C38/50(2006.01)I;C22C38/52(2006.01)I;C21D6/00(2006.01)I;C21D6/04(2006.01)I;C21D8/00(2006.01)I | 分类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
发明人 | 刘赓;杨卓越;苏杰;丁雅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代理机构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一种超低温用高强度Cr‑Ni‑Co‑Mo不锈钢及韧化热处理方法,属于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该不锈钢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03%、Mn≤0.70%、Si≤0.50%、Cr:10.5~12.0%、Ni:7.5‑9.0%、Co:4.0~5.5%、Mo:1.8~2.2%、V≤0.3%%、Ti:0.01~0.05%、Nb:0.01~0.0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杂质。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工艺或真空感应/真空电渣重熔工艺进行熔炼,热处理前进行锻造。优点在于,通过预先热处理技术细化奥氏体晶粒,低温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多形态的残余/逆转变奥氏体,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大幅改善超低温韧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