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基本信息

申请号 CN201910380705.3 申请日 -
公开(公告)号 CN110270304A 公开(公告)日 2019-09-24
申请公布号 CN110270304A 申请公布日 2019-09-24
分类号 B01J20/20;B01J23/72;C02F1/28;C02F1/72;B01J20/30 分类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人 马双龙;李辉;徐哲;徐圣明;白志辉;庄绪亮;杨海军;徐圣君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留仙大道3333号塘朗城广场西区写字楼11层全层
法律状态 -

摘要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包括狐尾藻生物炭和负载在所述狐尾藻生物炭的纳米铜。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以高铁酸钾为活化和石墨化试剂,对生物炭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石墨化结构,然后通过溶剂热反应负载铜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负载纳米铜的石墨化狐尾藻生物炭催化剂(Cu/GC),与普通生物炭(CC)和石墨化生物炭(GC)相比,该方法制备的Cu/GC对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