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脱碳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基本信息
申请号 | CN202110510852.5 | 申请日 |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2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申请公布号 | CN113262625A | 申请公布日 | 2021-08-17 |
分类号 | B01D53/78(2006.01)I;B01D53/62(2006.01)I;B01D53/50(2006.01)I;C01C1/24(2006.01)I;C01C1/242(2006.01)I;C01C1/26(2006.01)I;C05C3/00(2006.01)I | 分类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
发明人 | 张军;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代理机构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宁家成 |
地址 | 211100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苏源大道29号江南环保大厦23楼 | ||
法律状态 | - |
摘要
摘要 | 本发明应用于含硫氧化物、CO2工艺气体的脱硫及脱碳,属于环保领域,以氨为脱硫和脱碳剂,气体首先进入脱硫装置进行脱硫,生成硫酸铵化肥,脱硫后的气体进入脱碳装置中,脱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化肥,脱碳后的气体中含有游离氨,采用脱硫循环液进行洗涤,再用水洗涤,洗涤液返回脱硫塔用于脱硫的吸收剂。脱硫单元设有冷却降温装置,将烟气冷却降温,满足后续脱碳要求。脱硫冷却降温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经膜分离净化后作为洗氨补水或他用,浓水返回脱硫区,无废水产生。该技术将脱碳和脱硫技术有机集成在一起,采用酸性脱硫循环液洗氨,洗氨效率高,成功解决脱碳过程中氨逃逸问题,流程更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副产硫酸铵和碳酸氢铵化肥,不需将CO2回注到地下封存,可使用副产氨水,真正实现了以废治废、循环经济。 |
